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

茶俗(白族三道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理市分类民俗序号1014编号项目Ⅹ—107登录2014年11月11日

白族三道茶是一种大理白族地区的茶道礼仪,由头道苦茶、二道甜茶、三道回味茶组成[1][2]。大约起源于南诏時期,当时为宫廷茶点,后流传于寺院,再普及至大众,经历代改进形成了如今的白族三道茶礼仪[3][4][5]。

白族三道茶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202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

制作流程[编辑]

头道茶(苦茶):将陶罐加热后,放入茶叶进行烘烤,抖动陶罐使茶叶翻滚。至茶叶微黄而喷香后注入开水,此时会有“啪啪”的响声,称为“雷响茶”,同时有水泡冒起。待水泡落下后,再冲满开水,片刻后即可倒入杯中献给宾客。该道茶的要求是“茶色橙黄、透亮,味道苦凉、醇和”。

二道茶(甜茶):将红糖、芝麻及烤香的乳扇末、核桃仁等配料放入杯中,冲入彻好的热茶,稍加搅拌即可献茶。该道茶的要求是“茶色褐黄,味道甜、香而不腻”。

三道茶(回味茶):将花椒、生姜末、桂皮末、蜂蜜等放入杯中,冲入沏好的热茶,稍加搅拌即可献茶。该道茶的要求是“茶色菊黄,味道麻辣”。[2][5][8]

倒茶时不应加满整杯,以八成满为佳[2]。献茶时有所谓“举案齐眉”的要求,即敬茶人要举杯至眉高敬献给宾客,以示敬重[2]。

用途[编辑]

据说白族三道茶传统上常在逢年過節、生辰壽誕、男婚女嫁、拜師學藝之时用于招待宾客[8][9]。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理旅游业的发展,白族三道茶与民族歌舞相结合形成的表演模式,成为一项旅游项目[4][5]。当地有关部门还制定有《大理白族三道茶经营服务规范》,对白族三道茶的经营场所、制作、表演、服务、监督管理等作了详细规定[2]。

参考资料[编辑]

^ 陈宗懋主编. 中国茶叶大辞典.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559. ISBN 7-5019-2509-7.

^ 2.0 2.1 2.2 2.3 2.4 大理白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大理白族三道茶经营服务规范(DB 5329/T 22-2019). 2019-11-29. [失效連結]

^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云南小康年鉴·2006.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7: 457. ISBN 978-7-222-04974-1.

^ 4.0 4.1 大理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大理白族自治州志·卷七.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19–20. ISBN 7-222-02571-5.

^ 5.0 5.1 5.2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百年沱茶.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5: 355–358. ISBN 978-7-5367-6872-7.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 中国政府网. 2014-11-11 [2022-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1).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云南6种制茶技艺茶俗入选. 云南网. 2022-11-30 [2022-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8).

^ 8.0 8.1 薛萌,张敏,陈凤娇主编. 茶文化与茶艺实践.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20: 136. ISBN 978-7-5165-2183-0.

^ 张凌云主编. 中国茶文化.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6: 150. ISBN 978-7-5184-0248-9.

外部链接[编辑]

YouTube上的白族三道茶(江西卫视)

bilibili上的白族三道茶(央视纪录)视频

查论编云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

遮帕麻和遮咪麻

牡帕密帕

四季生产调

格萨尔注

阿诗玛

梅葛

查姆

达古达楞格莱标

哈尼哈吧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司岗里

坡芽情歌

目瑙斋瓦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阿细先基

黑白战争

都玛简牧

纳西族童谣

传统音乐

傈僳族民歌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彝族海菜腔

姚安坝子腔

彝族酒歌

布朗族民歌

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

弥渡民歌

纳西族白沙细乐

剑川白曲

独龙族民歌

阿数瑟

宣抚司礼仪舞乐

传统舞蹈

迪庆锅庄舞

热巴舞注

沧源佤族木鼓舞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傣族孔雀舞

傈僳族阿尺木刮

彝族葫芦笙舞

彝族烟盒舞

基诺大鼓舞

傣族象脚鼓舞

彝族打歌

彝族跳菜

彝族老虎笙

彝族左脚舞

乐作舞

阿细跳月

撒尼大三弦

纳西族热美蹉

布朗族蜂桶鼓舞

普米族搓蹉

拉祜族芦笙舞

棕扇舞

耳子歌

铓鼓舞

水鼓舞

怒族达比亚舞

傣族白象、马鹿舞

四筒鼓舞

彝族花鼓舞

传统戏剧

壮剧注

傣剧

腾冲皮影戏

滇剧

佤族清戏

彝剧

白剧

关索戏

昭通端公戏

白族吹吹腔

曲艺

傣族章哈

大本曲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打陀螺

传统美术

纳西族东巴画

傣族剪纸

彝族(撒尼)刺绣

白族民居彩绘

腾冲玉雕

传统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白族扎染技艺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注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

傣族织锦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贝叶经制作技艺

滇红茶制作技艺

普洱茶制作技艺

贡茶制作技艺

大益茶制作技艺

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宣威火腿制作技艺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

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

佤族织锦技艺

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

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

藏医骨伤疗法

彝医药

彝医水膏药疗法

拨云锭制作技艺

傣医药

睡药疗法

民俗

傣族泼水节

彝族火把节

景颇族目瑙纵歌

独龙族卡雀哇节

怒族仙女节

傈僳族刀杆节

白族绕三灵

苗族服饰注(昌宁苗族服饰)

德昂族浇花节

梅里神山祭祀

通海高台

石宝山歌会

大理三月街

白族三道茶

祭寨神林

苗族花山节

彝族服饰注

矻扎扎节

特懋克节

三多节

普米族拈达则封山仪式

阔时节

傣族服饰(花腰傣服饰)

上标“注”的项目为多省区市联合申报。

参见: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关文章

关于九月的生日祝福语(精选100句)
mobile 365365051

关于九月的生日祝福语(精选100句)

📅 07-02 👁️ 2405
手机12306客户端进不去总是闪退该怎么办【详解】
将世界杯与普通人的32年编织在一起——关于短视频《人生就是一届又一届世界杯》